佛陀

第1集《弥陀要解》精华导读

在大乘八宗当中,推广最为广泛的,就是修学的人数最多的主要有两个宗派:一个是禅宗,一个就是净土宗。这两个宗派在中国的佛教史上是最为深远、最为广大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两个宗派的修学方法比较简单扼要。因为中国人的特点啊,畏繁乐简,中国人喜欢简单的东西,那么刚好禅宗跟净

佛陀 永明 阿弥陀佛 净土宗 善导大师 2025-09-14 14:32  3

阿难问佛:诸佛涅槃后去了哪里?佛陀沉默良久,一语令众弟子开悟

清晨的恒河,像一条蜿蜒的银带,在微光中缓缓流淌。天边泛起淡淡的橙红,云层被染成金边,仿佛天地初开时的第一缕呼吸。晨风拂过岸边的菩提树,树叶沙沙作响,像是低语着亘古的智慧。远处的村庄还沉浸在梦中,只有几缕炊烟袅袅升起,与晨雾交织,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卷。

涅槃 佛陀 令众 一语令众 诸佛涅槃 2025-09-14 10:29  2

佛教的十二部经具体有哪些?

佛教经典中的“十二部经”并非指具体的十二本经书,而是根据经文形式和内容划分的十二种体裁分类。这一体系最早见于原始佛教结集时期,旨在系统化整理佛陀教法,便于后世研习传承。其具体分类及核心特征如下:

佛陀 佛教 原始佛教 契经 重颂 2025-09-11 19:25  5

观音菩萨问释迦牟尼:何为真正开悟?佛陀的回答让众菩萨豁然开朗

佛陀坐在山巅的莲花座上,身后是缭绕的祥云。千余位菩萨、比丘围坐在池边的法座四周,聆听佛陀宣讲佛法奥义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,立于佛陀右侧,目光中带着一丝思索 —— 近日她巡游阎浮提,见许多修行者将 “开悟” 视为遥不可及的玄妙境界:有人执着于 “必须打坐十年才能开

世尊 佛陀 菩萨 释迦牟尼 观音菩萨 2025-09-13 11:24  2

须菩提与佛的玄妙对谈:破相见如来

在那缥缈空灵、祥光萦绕的灵鹫山上,佛陀端坐于七宝莲台之上,周身散发着柔和而神圣的光芒,宛如一轮永恒不落的金色太阳,普照着四方众生。台下,众多弟子盘腿而坐,神情专注而虔诚,他们皆沉浸在这难得的佛法盛会之中,期待着能从佛陀的教诲里汲取智慧的甘露。

佛陀 对谈 如来 须菩提 玄妙对谈 2025-09-13 02:17  3

佛陀临别时透露:修行数十年,不及悟透这三个道理,瞬间开悟

拘尸那迦城的末夏,五百弟子围坐在佛陀旁,垂首静默,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悲伤交织的气息。阿难陀尊者跪在最前排,泪水浸湿了袈裟 —— 他跟随佛陀多年,从最初的懵懂少年,到如今的比丘长老,却始终未能参透 “开悟” 的真谛。眼看佛陀即将入灭,他心中的焦虑与困惑愈发深重:

世尊 修行 佛陀 佛法 迦叶 2025-09-12 11:29  2

迦叶问佛陀:圆寂后您是否还会转世?佛陀的一句话让众僧豁然开朗

拘尸那迦城的末春,娑罗双树的花瓣带着淡淡的紫意。佛陀于昨夜在娑罗双树下涅槃,临终前已为众比丘宣讲《涅槃经》,可迦叶尊者心中始终有一个疑问,像一根细刺扎在心头:佛陀住世八十载,度化众生无数,如今圆寂后,是否还会像凡人一样转世?若会转世,何时再降人间?若不会,众生

世尊 佛陀 佛法 迦叶 法身 2025-09-11 20:51  3

佛陀对观音菩萨:末法时期,这3类人无需礼佛,也可获得解脱

佛陀坐在山巅的莲花座上,身后是缭绕的祥云,身前是围坐的众菩萨、比丘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,立于左侧,目光中带着一丝忧虑 —— 近日她巡游阎浮提,见末法时期的众生虽仍有礼佛之举,却多流于形式:有人手持念珠却口出恶言,有人日日焚香却心怀贪吝,有人频繁拜佛却从不践行慈悲

慈悲 佛陀 佛法 观音菩萨 末法时期 2025-09-11 12:26  2

观音菩萨问佛陀:人为何一直会有苦难?佛陀一语道破人生真相

祇园精舍的清晨,总是被薄雾与檀香笼罩。庭院里的无忧树刚绽出新芽,嫩绿的叶片上沾着露珠,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光芒。佛陀坐在精舍中央的法座上,周身环绕着柔和的光晕,众比丘、菩萨围坐四周,静静等候每日的法教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,立于佛陀身侧,净瓶中杨柳枝的露水轻轻滴落

农夫 人生 世尊 佛陀 观音菩萨 2025-09-11 11:29  2

观音菩萨问佛陀:众生的苦难到底从何而来?佛陀一语道破真相

灵山之巅,祥云缭绕,霞光满天。千佛环绕,万菩萨云集,一场盛大的法会正在举行。佛陀端坐在九品莲台上,面容慈悲,目光柔和,仿佛能包容世间所有的苦难。台下,观音菩萨手持净瓶,杨柳轻拂,眉宇间却带着一丝忧思 ——她常年巡游世间,见惯了众生的悲欢离合,见多了百姓的疾苦磨

世尊 慈悲 佛陀 观音菩萨 佛菩萨 2025-09-11 10:28  2

直播间微信群里们“上师”有可能是马扁 子

最近总是会刷到一些人在抖音、视频号、微信群上讲佛经传佛法,有的在线下为人“开示”,说什么“生命中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宇宙本是一体,人类追源只有一个祖宗”,一些所谓的佛学论点听得让人云里雾里。有的人说只读一本《法华经》即可,理解了当下成佛,其他的佛经不值一看。说

直播间 佛陀 义经 法华经 马扁 2025-09-10 13:35  4

世人多误认世俗之善为真善,执着于善便生私心,求而不得便生痛苦

当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"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"时,人类对痛苦的终极追问便有了答案。两千五百年后,现代人依然在"求不得"的苦海中沉浮,却鲜少意识到:我们亲手编织的执着之网,正是困住自己的精神牢笼。那些在深夜辗转反侧的焦虑、在社交平台比较产生的自卑、在人际关系中反复受

痛苦 佛陀 传习录 破执 赵州 2025-09-08 06:30  2